談小丑醫生,與「小丑醫生」名稱爭議
記得早前曾有網友分享過,巴西聖保羅有一間癌症醫療中心(A.C.Camargo Cancer Center) ,與華納(Warner Bros.)合作,利用「超人」和「蝙蝠俠」等一眾英雄人物形象幫癌症兒童面對癌症。例如將患癌病童常用的點滴袋,換成英雄人物寶盒,更將病房佈置成正義聯盟房間。最有趣的是一些原創外傳故事,將英雄如超人 Superman 等等寫到要面對病魔,需要和醫生合作,共抗疾病。醫療人員指出,「正義聯盟」計劃就似心靈治療,可以有效讓病童有信心與「漫畫英雄」並肩克服病痛。
記得早前曾有網友分享過,巴西聖保羅有一間癌症醫療中心(A.C.Camargo Cancer Center) ,與華納(Warner Bros.)合作,利用「超人」和「蝙蝠俠」等一眾英雄人物形象幫癌症兒童面對癌症。例如將患癌病童常用的點滴袋,換成英雄人物寶盒,更將病房佈置成正義聯盟房間。最有趣的是一些原創外傳故事,將英雄如超人 Superman 等等寫到要面對病魔,需要和醫生合作,共抗疾病。醫療人員指出,「正義聯盟」計劃就似心靈治療,可以有效讓病童有信心與「漫畫英雄」並肩克服病痛。
我在網上和動漫迷朋友分享,大家都說,如果香港都推行就好了。
其實香港也有一個類似的計劃,手法不同,但目標一致,就是「小丑醫生」。我一直覺得這個計劃很有意思,早已想為大家介紹,後來擱下了,就忘記了。但這幾天發生了點事,倒讓我想寫出來。
顧名思義,「小丑醫生」就是請一些小丑扮醫生,每星期到不同醫院---主要是兒童癌症病房,為病童提供「治療」。受惠醫院包括:大口環、瑪麗、廣華、伊利沙伯、沙田威爾斯、屯門醫院等。 第一代小丑醫生 Dr. Wai Wai本身是一位專業小丑、氣球師,為香港「小丑醫生」計劃訂下良好基礎。Dr Wai Wai亦是魔術師,是我的好朋友。計劃初期,我也曾就「小丑醫生」的魔術創作提供意見,對計劃略知一二。
下圖: Dr Wai Wai
香港的小丑醫生計劃始於1996年,由瑞士菲奧多拉基金,與香港智樂兒童遊樂會提供。成為小丑醫生要經過甄選及為期一年的訓練,此後,每年要到瑞士的小丑醫生大會,和世界各地的小丑醫生交流訓練。
其實香港也有一個類似的計劃,手法不同,但目標一致,就是「小丑醫生」。我一直覺得這個計劃很有意思,早已想為大家介紹,後來擱下了,就忘記了。但這幾天發生了點事,倒讓我想寫出來。
顧名思義,「小丑醫生」就是請一些小丑扮醫生,每星期到不同醫院---主要是兒童癌症病房,為病童提供「治療」。受惠醫院包括:大口環、瑪麗、廣華、伊利沙伯、沙田威爾斯、屯門醫院等。 第一代小丑醫生 Dr. Wai Wai本身是一位專業小丑、氣球師,為香港「小丑醫生」計劃訂下良好基礎。Dr Wai Wai亦是魔術師,是我的好朋友。計劃初期,我也曾就「小丑醫生」的魔術創作提供意見,對計劃略知一二。
下圖: Dr Wai Wai
香港的小丑醫生計劃始於1996年,由瑞士菲奧多拉基金,與香港智樂兒童遊樂會提供。成為小丑醫生要經過甄選及為期一年的訓練,此後,每年要到瑞士的小丑醫生大會,和世界各地的小丑醫生交流訓練。
除了上述的Dr Wai Wai,小丑醫生計劃陸續有其他人士加入,除了專業小丑外,還有魔術師、雜技師、及社工等。讓計劃更完整更豐富。計劃至今,已有 17年。小丑醫生見證過許多病童康復、亦經歷過別離。小丑醫生從來避免真面目示人,亦少有宣傳。就是SARS期間,小丑醫生亦如常工作,在兒童病房內和醫護人院共同努力。
香港歷來,只有9位獲得醫管局批准及承認的小丑醫生,包括Dr WaiWai, Dr Amy, Dr Bi Bi, Dr Fei Fei, Dr KK, Dr Lok Lok, Dr YY,Dr Ming Ming,和 Dr Gum。外觀上,這班小丑醫生都穿卡通化的醫生袍---白色為主,綴以彩色補釘,並以主辦機構 Theodora Foundation襟章作標記,受醫管局認可。
專業小丑有他行內的規則,每位專業小丑都會為自己建立角色,包括外觀、名字、性格等,當使用一段時間,成為你的識認,其他小丑工作者都會有共識「這就是你」,在以後的創作裡不會和你相同或相似。朋友解釋給我聽,情況就似魔術界,當一個 Stage Name或形象經過長期使用,就是未在官方註冊,業內人士也會互相尊重避諱。例如香港著名的魔術師前輩Albert Tam,他的Stage Name是簡簡單單的 Mr. Magic,儘管香港魔術界個個人都在變魔術,而且大部份都是男人,但沒有第二個人再會用 Mr. Magic這個名字了。又例如圈內有不少名叫「Gary」的魔術師,個個都比我靚仔,但承大家賞面,香港仍然只得一個 Gary Charm。
香港歷來,只有9位獲得醫管局批准及承認的小丑醫生,包括Dr WaiWai, Dr Amy, Dr Bi Bi, Dr Fei Fei, Dr KK, Dr Lok Lok, Dr YY,Dr Ming Ming,和 Dr Gum。外觀上,這班小丑醫生都穿卡通化的醫生袍---白色為主,綴以彩色補釘,並以主辦機構 Theodora Foundation襟章作標記,受醫管局認可。
專業小丑有他行內的規則,每位專業小丑都會為自己建立角色,包括外觀、名字、性格等,當使用一段時間,成為你的識認,其他小丑工作者都會有共識「這就是你」,在以後的創作裡不會和你相同或相似。朋友解釋給我聽,情況就似魔術界,當一個 Stage Name或形象經過長期使用,就是未在官方註冊,業內人士也會互相尊重避諱。例如香港著名的魔術師前輩Albert Tam,他的Stage Name是簡簡單單的 Mr. Magic,儘管香港魔術界個個人都在變魔術,而且大部份都是男人,但沒有第二個人再會用 Mr. Magic這個名字了。又例如圈內有不少名叫「Gary」的魔術師,個個都比我靚仔,但承大家賞面,香港仍然只得一個 Gary Charm。
早前看到一篇報導,【定期探訪 暖意送社區 小丑醫生為病童添力量】,以「小丑醫生」名義受訪的,卻是另外幾位青年人。聽說昨晚(18/06/2013)亞洲電視「感動人物」亦訪問這些小丑醫生,可惜我要工作,錯過了,期待網上重溫。
據我所知,這幾位先生的確曾到醫院作過幾次義工探訪,就如魔術界不少義工組一樣,行為值得稱讚。但我覺得,如果用一個悠來已久的名字「小丑醫生」去作招萊,接受傳媒訪問就很有問題。
既然是有義意的工作,為甚麼不大方的起一個名字?例如香港有一個魔術義工隊「Play with you」,自2007年開始,幾乎每個月均會到不同的機構作義工表演,維持六年!隊員都是魔術師、又是香港人,但總不會以「香港魔術家」甚麼的名義去接受訪問*。同理,隨便幾位小丑先生到醫院探訪,如果用上別人建立了 17年的品牌名字,多次接受訪問,會否有韜光取寵之嫌?(註*:香港有個組織,名叫「香港魔術家協會」,是本地最具規模的魔術組織)
據說,Theodora Foundation小丑醫生們曾與這幾位先生聯絡,他們的答覆為:「”小丑醫生”只是一個形容詞,人人也可以使用。」,亦有人反問「” 小丑醫生”有否註冊?」既然是有義意的工作,為甚麼不大方的起一個名字?例如香港有一個魔術義工隊「Play with you」,自2007年開始,幾乎每個月均會到不同的機構作義工表演,維持六年!隊員都是魔術師、又是香港人,但總不會以「香港魔術家」甚麼的名義去接受訪問*。同理,隨便幾位小丑先生到醫院探訪,如果用上別人建立了 17年的品牌名字,多次接受訪問,會否有韜光取寵之嫌?(註*:香港有個組織,名叫「香港魔術家協會」,是本地最具規模的魔術組織)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大家覺得怎樣?
(下圖 :29/6~~激優一族,將播放「小丑醫生」的訪問,有興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